盘锦校区校友会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风采>>正文
【2015年度人物】庄锡年
2018-11-10 00:54  

校友档案:

    庄锡年,香港华尔年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校友会名誉会长。1952年-1956年就读于我校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毕业后,曾在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和浙江省交通厅工作。80年代初返回香港,创建华丰进出口公司,是一位跨越房产、建筑化工原料和港口船务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家;是我校香港校友会创会会员,任第一届理事,第二届、第三届副会长,第四届、第五届会长,现为名誉会长。在香港校友会成立及发展的23年间,积极推动各项规章制度的确立和完善,落实校友通讯数据并建立联系渠道,组织多项老幼皆宜的校友活动,鼓励校友畅谈思想、互帮互助,被香港校友亲切地称呼为“庄大哥”,在香港校友会的发展壮大及其亲密、和谐、平等、自由氛围的形成中功不可没。此外,他还积极促进香港校友与母校联系,亲力亲为组织香港校友参加母校校庆60周年活动。2009年荣获我校建校60周年优秀校友工作者奖。

 

母校:60年前的青春

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年,彼时中国的每座城市都洋溢着欣欣向荣的希望和百废待兴的活力,社会主义中国面向海内外所有华人发起号召: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17岁的庄锡年从香港著名的爱国中学——香岛中学毕业,毅然决然地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回到大陆读大学。出于对香港美丽港湾的热爱,庄锡年选择了大连工学院港口及航道工程专业。

大学入学前的暑假,庄锡年从香港回到离开了6年的家乡——杭州,“那时候,我外婆还住在杭州。”庄锡年回忆道。随后,他从杭州辗转到上海,又从上海坐了七天七夜火车,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来到大连。当他第一次见到大连火车站的时候,他被震撼了。“大连火车站太漂亮,太先进了!”采访中,庄锡年反复描述着当时大连火车站的二层楼设计和从一楼通往二楼的弧形车道,笑称“它可能是当时全国最先进的火车站了!”。

大学生活的头一个月,因为饮食和生活习惯的突然改变,让庄锡的日子过得略显艰难。学校食堂里的苞米发糕和带壳的高粱米成了他大学里的第一道“难题”。在南方吃惯了米饭的庄锡年,面对没有粘性的苞米发糕和粗糙发黑的高粱米难以下咽,不到一个月,他就瘦了五公斤。“咬不动,不消化,但也只能硬往肚子里咽。”现在回想起来,他仍是连连摇头,“实在是吃不来。”两名香港回来的同学因无法适应这里的饮食,不到三个月都回了香港。

除去饮食上的不习惯,庄锡年还为生活方式上的改变买了一笔不小的单。50年代的大工还没有冲水厕所,所有厕所都是蹲坑式的旱厕。入学不到一个月,庄锡年就将父亲送他的入学礼物——一块纯金的超薄自动手表不小心掉到了旱厕蹲坑里。“当时年纪小,不知道怎么办,也没敢声张。”庄锡年笑道,“后来再去厕所的时候,口袋里就什么都不敢装了。”

多年前的窘事,如今再谈起,已经悄然变成了记忆里的大工趣事。庄锡年坦言,当年身处窘境中的他也从没萌生过“逃回”香港的念头。

谈及学习,庄锡年说:“我比较喜欢学习,特别是实用的专业知识,铁路道岔、材料水泥、钢材结构等。这些积累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也都派上了用场。”1958年,庄锡年因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机构解散而被下放到浙江省交通厅工作,凭借着扎实的基础知识,他一入职就得到青睐,承担了多个港口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甚至参与了北仑港的选址工作。

“我们专业一共三个班,88个同学,同学间的感情非常好。”提起大学同学,庄锡年言语间是满满的珍视,梁永康、王恩磊、吴慧、王泽民、王惠钰、罗建民等名字从他口中一一道出,全然不像提起半个世纪前的老同学,仿若亲近的家人一般。

校友:半个世纪的亲人

如果你来过大工,那你一定走过水杉挺拔的情人路,一定邂逅过情人路尽头的伯川图书馆和图书馆前的屈伯川半身铜像。

“高瞻远瞩、廉洁奉公、鞠躬尽瘁”,这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校友们对屈伯川老校长的共同印象和一致评价。虽与母校南北相望,隔了大半个中国,香港校友们对母校的感情却并未因距离遥远而衰减分毫。1998年,听说母校要建伯川图书馆和老校长铜像,香港校友会立刻承接下修建铜像的筹资工作,迅速筹集了全部工程款197315元人民币。如今,屈伯川铜像屹立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图书馆和他亲手栽种的水杉林之间。

香港校友会成立于1993年,在白炜廉、何平东等校友的倡议和其他校友的支持下,按照当地规定以社团名义完成了注册。作为创会成员的庄锡年见证了香港校友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他谦虚地称自己只是前辈们的“追随者”。 

庄锡年在香港校友会2003年和2006年的换届选举中连续胜出,连任第四届、第五届会长。担任会长期间,他着手修订了校友会章程、完善了校友的通讯数据、建立了有效的联系渠道。为促进校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互动,联络感情,庄锡年建议并带领校友会每年定期举行四次会务活动。“一般一个季度搞一次,迎新春聚会、郊游、读书分享会、旅行分享会等等。”因为喜欢组织大家搞活动,且每每在活动现场很活跃,积极营造氛围,庄锡年在老校友中有着“老顽童”的绰号,年轻校友则亲切地称呼他“庄大哥”。“我能在聚会的时候,一口气把各届不同专业的20多位校友的姓名、毕业年份和专业快速地介绍出来。”庄锡年自豪地说。

感念母校情谊、热衷校友活动的庄锡年在积极组织和参与香港校友会各项活动之余,还在毕业49周年之际组织了港工56届校友回母校相聚活动。为寻找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老同学,庄锡年牵头成立了筹备组,将全国分成几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置负责人,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登报纸等各种方法尽全力寻找。经过3个多月的寻找,最终集合了40多名老同学,是50年前同学总数的一半。

2005年6月,港工56届40多名校友毕业49年后重聚母校,再一次走在大工校园里,再一次拜访当年的老师,校园、老师和同学自己都已不再是旧时模样,曾经的青葱少年,现已逾花甲之岁。“那次聚会让我感慨很多,有些同学自从毕业就没有再见过,记忆里还是他十八九岁时的样子。”感慨时光飞逝之余,庄锡年也暗暗下定决心,以后每两年就要组织大家大聚一次。从2005年到2016年,他们的大聚地点遍及大连、宁波、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香港……

庄锡年在2005年和2008年分别主编了两册《大连理工大学56届水港专业毕业五十年纪念册》,收录了他们当时联系上的所有同学的照片和有关资料。“这个册子里的一些人现在已经不在了。”在采访中不时哈哈大笑,十足“老顽童”形象的庄锡年第一次语调暗沉,叹了口气,“我希望在我们还能聚的时候,多聚聚。”

2016年是港工56届毕业60周年,庄锡年正在积极筹划着他们的毕业60周年回母校再相聚活动。

祖国:源自基因血脉的深爱

年少时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只身一人前往大陆读书、学习,一待就是三十年;80年代回到香港后,投身香港社会事务多年,为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和香港稳定尽一己之力。庄锡年用他人生中的点滴经历将他的爱国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

“爱国是与生俱来的,是本能。我们这一辈人都爱国,都富有民族感情。父母如此,教育我们也如此。”庄锡年的父亲庄保庆先生是著名的爱国商人,在各个时期都一心为国,抗日时期暗中为我军后方运输大量物资,解放初在香港运送民主人士到大连。50年代(联合国对华禁运时期)又组织大量物资回国。虽蒙不白之冤,被关在秦城监狱审查长达12年以至家财尽失,身心俱疲。后经中央平反,他依旧怀着一颗为国效力的心,继续四处奔走。在父亲竭尽所能,不屈不挠地爱国历程中,庄锡年见证了他的坚韧和不屈;也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父辈的家国情怀。

如今的庄锡年正在慢慢淡出商界,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社团活动,在大工香港校友会、杭州旅港同乡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他还积极参与香港社会事务,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为香港地区的稳定繁荣持之以恒地努力着。“我们不是没有看到国家的不足之处,我们也了解中国现有的各种问题,但我们相信,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这些不足、这些问题都会在发展中得到很好地解决。我们对祖国有信心,国家的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关闭窗口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校友会(2014) 版权所有 邮编:124221 电话:0427-2631999
地址: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新区大工路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