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校区校友会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校友风采>>正文
【2013年度人物】 鲁谆
2018-11-04 22:55  

男,193011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北黄梅县,1949年入我校应用化学系学习,195210月由学校抽调至政治教研室任教师,历任我校政教室政治经济学组助教、组长、教研室主任,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政教组副组长。19725月,调任辽宁日报社理论部编辑。19786月至19823月,历任光明日报社科学部编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报社机关党委副书记。19824月至19918月,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机关党委书记。期间,曾任光明日报社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委员。19915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历任研究会理事、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现任副会长。作为我校首届毕业生和北京校友会第二届理事长,一直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在创校历史片《启航》拍摄中的讲话感人至深。

“迢迢万里上学忙,登高远望好风光,年华易逝情难尽,遥祝大工更辉煌。”这是离开母校40余年老校友鲁谆对母校的情怀。从19499月走进大连大学工学院,到1972年离开大连工学院,曾在学校学习、工作了20余年的鲁谆,每每想起在母校的点滴生活时光,常常热泪盈眶。

回忆起当年报考大连大学工学院的情景,鲁谆心里满是感慨。“大连大学当时非常重视第一届学生的招生,专门有一拨人到上海、北京负责招生事宜。”鲁谆说,冲着大连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大学,有不少学生踊跃报考。也有些已经在大学求学的学子,对这所高校充满了信心,于是选择重新考大学。鲁谆便是其中的一位——在1948年,鲁谆已经在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上学,1949年上海解放后,重新考大学,在浙江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及大连大学工学院几所学校当中,选择了大连大学工学院。  

当时的局势还不太稳定,火车走走停停,从上海到大连硬是在路上花了十天的时间。火车在山海关站停的时间较长,鲁谆和自己的同伴登上了长城“天下第一关”城楼,拍了一张眺望远方的照片。 “迢迢万里上学忙,登高望远好风光”,便是鲁谆对自己来大连求学经历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校化工系的首届学生,鲁谆依稀记得刚入学时的兴奋劲。在1949年除夕迎接1950年到来的时候,应用化学系开了一次晚会。系主任张大煜教授在讲话时说,屈伯川院长是留德博士,也是学化工的。鲁谆和同学们都倍感荣幸。     

鲁谆还没毕业的时候,便被调出来担任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当时学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在正式分系之前,有两个月的集中政治学习。分系后,由于政治课老师奇缺,一般都由市领导、学校领导在一二九街大礼堂上大课,然后小组讨论。”1952年,刚上完三年级的鲁谆,开始准备大四学习的时候,学校把他调到政教室。原来,中宣部、教育部决定加紧培养政治理论课师资,包括大连工学院在内的许多高校都从本校抽调一批学生,自己培养师资力量。鲁谆从此便大改行。     

时任大连工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政治教研室副主任的丁仰炎,带着这批新选拔的学生,一边学习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一边担任教学工作。从1953年开始,这批年轻政治课教师先后被送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学院(中央党校前身)等校培训。1956年,鲁谆从中央党校完成学业后,回到大连工学院,担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后来担任政治理论课负责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1972年,鲁谆奉调到辽宁日报社任编辑。1976年初,到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研究班学习。1978年调光明日报社任编辑,1982年任副总编辑兼机关党委书记。1991年退休后至今,鲁谆参加了由周谷城、萧克、费孝通、许嘉璐先后任会长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与一批老干部、老学者一起,为研究弘扬中华文化而发挥“余热”,现仍为副会长。

六十年前在大工的求学经历,许多往事鲁谆仍历历在目。“大连工学院当时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年级就在学校的实习工厂向工人师傅学习钳工、车工等技能,消化所学投影几何、工程画等课程内容;二年级暑期有半个月的“认识实习”,到大连碱厂、大连化工厂等车间,在和工人一起干活中,初步了解有关专业知识;三年级暑期有近一个月的“生产实习”,进一步在化工生产实践中,领会所学专业技术。鲁谆说,大工的好校风、好传统对学生影响深远。后来在北京工作的长时期里,发现大工毕业生艰苦朴素、踏实肯干,能与工人打成一片,受到社会各界的较多好评。     

从新中国诞生前夕入学,后来留校工作,直至调离,鲁谆在大工待了23年。到北京后,又曾较长时期担任北京校友分会理事长,与校友保持较多的联系,鲁谆与母校有着深厚的感情。

“自己的人生路,与母校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大工精神在我的脑海中扎下了根。希望大工发展越来越好,这是一位老校友对母校的祝福和期望。”年已八十三岁的鲁谆说。

19489月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学习。19499月考入大连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19526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210月读完化工机械专业三年级后,调政治教研室工作。

195210月任大连工学院政教室政治经济学组助教、组长。19542月至19561月,中共中央马列学院(1955年改名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现中央党校)师资训练部政治经济学专业学习。1956年任大连工学院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讲师。1958年任马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副主任,党支部书记,主持教研室工作。1965年兼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71年,任政教组副组长。

1959年被评为大连工学院先进工作者,作为旅大市文教系统先进集体政教室的代表,出席市文教系统群英会。1964年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1965年大连市党代会代表。

19725月,调任辽宁日报社理论部编辑。19761月至19771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研究班学习。19772月至19785月,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借调工作。19786月至19823月,历任光明日报社科学部编辑、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报社机关党委副书记。19824月至19918月,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机关党委书记。期间,曾任光明日报社高级职称评委会主任、全国新闻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委员。1983年率光明日报社代表团访问美国,1984年率光明日报社代表团访问朝鲜,1986年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副团长,访问阿尔及利亚、瑞士,1988年出席美国华盛顿大学主办的亚太地区发展学术研讨会,1989年率光明日报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东德。19909月至12月,中共中央党校高级班学习。19918月,从光明日报社退休。

19915月,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成立后,历任研究会理事、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秘书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现任副会长。主要从事炎帝黄帝及其文化的研究。曾出席在北京、西安、郑州、长沙以及随州、宝鸡、延安等地举行的一系列炎黄文化学术研讨会。1998年,出席在香港举行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发起会议。20002012年,先后出席在北京、香港、澳门、广州、台北、新加坡、墨尔本举行的“二十一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第一至第七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编辑出版由李学勤、张岂之任总主编的八卷本《炎黄汇典》(2002年吉林文史出版社)、《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合作,2005年群言出版社),发表《谈炎黄研究与二重证据法》、《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等学术论文10余篇。


关闭窗口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校友会(2014) 版权所有 邮编:124221 电话:0427-2631999
地址:辽宁省盘锦市辽东湾新区大工路2号